观国之盛典,铸工科之魂——南开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师生观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大会

发布时间:2025-09-03浏览次数:10

       天朗气清,红旗漫卷。2025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当国之重器巍然驶过长安街,当抗战精神与科技强国的召唤交汇,南开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师生,以炽热目光追随铿锵步伐,以澎湃心潮感应时代脉动。

       卓越工程师学院执行院长程明明说,今天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与学生们一起观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仪式。三军将士步伐铿锵、新型装备滚滚向前、空中梯队划破长空,这场面令人心潮澎湃,也让我深刻感受到国家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作为一名科技教育工作者,我特别关注阅兵式中展示的各类高新技术装备。这些装备不仅体现了我国国防现代化的成就,更展现了我国工程技术和科技创新的最高水平。从信息化作战体系到智能化单兵装备,从精确制导武器到无人作战系统,无不凝聚着我国工程师们的智慧和汗水。我特别关注智能化技术在阅兵中的体现。从无人作战系统到信息指挥系统,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深刻改变国防现代化的进程。抗战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强国必先强技。80年前,我们以血肉之躯抵御外侮;80年后,我们以科技自强筑起国家安全的新长城。这种转变的背后,是我国科技工程领域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历史性飞跃。阅兵式中展示的先进武器装备,充分体现了我国在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突破。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一批又一批卓越工程师的默默奉献和创新实践。观看阅兵时,我深刻感受到中国已经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的新阶段。这种转变不仅体现在国防领域,也深入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我更加坚定了培养高水平工程人才的信念和决心。也更加坚定了我们以高扬爱国主义旗帜为精神引领,通过基础研究与工程实践“双轮驱动”破解工程教育痛点的决心。阅兵仪式不仅是展示国家实力的窗口,更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号角。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打破学科壁垒,促进产教融合,培养更多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卓越工程人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卓越工程师学院科研办公室副主任张策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阅兵式,让我深刻感受到“国之强大,始于每一份坚守”。作为学院负责招生与科研工作的干部,这场阅兵更让我明晰了工作的方向与使命。阅兵里亮相的先进装备,背后是无数科研工作者攻坚克难的付出,这与学院‘培养卓越工程人才、产出关键技术成果’的定位高度契合。接下来,我会更主动对接导师科研需求,协助梳理国家级重点研发项目、企业横向课题的推进节点,把阅兵传递的‘精益求精’精神融入科研管理,助力学院在新域新质技术领域多出成果。招生工作中,我也会把阅兵激发的爱国情怀转化为宣传动力。在招生宣讲时,结合阅兵展现的国家战略需求,讲清学院‘校企联合培养、服务产业升级’的特色,吸引更多有志青年投身工程领域,让他们明白:在学院钻研技术、成长为工程师,就是在为国家强大筑牢根基。未来我会以阅兵精神为指引,做好招生与科研的‘桥梁纽带’,为学院发展、为国家培养工程人才尽好本职。

       企业导师们也纷纷表示:阅兵式上,整齐划一的方队、先进的武器装备,充分展示了国家的强大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这种国家力量的展现,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科研工作者的努力。培养科研人才重任在肩,企业导师要把观看阅兵式的振奋转化为踏实务实地科研、工作,继往开来,为科技强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师者谆谆,传递历史薪火;学子灼灼,续写时代新篇。在老师们深厚家国情怀的感召下,卓越工程师学院的莘莘学子们也以青春视角抒发了他们的观看感悟。

       2024级博士研究生贺文说,观看阅兵仪式,内心澎湃不已。当一架架战机呼啸而过,一件件大国重器巍然驶来,我深切感受到国家科技的飞速发展与强盛国力。这不仅是国威军威的展示,更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激励着我们南开学子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需求。作为卓越工程师学院光电信息工程专业的工程博士,我目前正深入企业一线实践。我深知,真正的创新必须扎根于实践,解决真问题。我们南开卓工人必将传承“知中国,服务中国”的南开精神,聚焦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国家急需领域,以“精益求精、永不言弃”的科研态度,努力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青春力量,以卓越工程报效祖国!

       2024级硕士研究生张欣怡说,2025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的日子。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阅兵仪式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战机划破长空的轰鸣与徒步方阵铿锵的脚步声在耳边交织,作为刚入所的联培学生,当看到研究所参与研制的装备通过天安门时,心里一下就热了,那些曾在资料里见过的研发故事,不再是干巴巴的文字,而是有了实实在在的感觉,也才真正明白 “强军首责” 不是句口号,是这些装备能护着国家的实在意义。作为新入所的科研新兵,我深知从校园到靶场的责任传承,未来将以“允公”之心立报国之志,以“允能”之技攻科研难关,以“敬业、创新、诚信、更好” 为标尺,让青春在强军征程中绽放光芒。  

       这次特殊的观看体验,让卓越工程师学院师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新时代的工程师既要继承抗战先烈的爱国精神,又要以科技创新赋能强国建设。学院将继续秉持知中国服务中国的使命,培育更多兼具家国情怀与创新能力的新时代卓越工程师,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贡献南开人的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