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在南开大学2025年博士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南开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执行院长程明明作为教师代表发言。
程明明教授与毕业生分享了三点思考,一是坚持长期主义,锻造学术影响力;二是既要低头做事,更要抬头看路;三是学会换位思考,多一份“眼里有活”的担当,以利他之心凝聚力量。
第一,坚持长期主义,锻造学术影响力。程明明教授谈到:“真正的学术价值在于长期影响力,而非短期论文数量。当下学术界对人才的衡量标准日益全面,唯有打破能力边界,才能脱颖而出。一篇真正的代表作,不仅需要发表于顶尖刊物,更要追求深远的学术影响和标志性应用。学术影响力不会因论文发表而自然产生,它需要我们主动发声:通过国际会议宣讲、开源高质量代码与数据等阳谋去推动。”程明明教授以团队10余位博士在学期间发表单篇引用超千次的高影响力论文并且大部分成果应用于多家领军企业的旗舰产品为例向同学们证明:长期主义的沉淀,终将转化为学术的星辰大海。
第二,既要低头做事,也要抬头看路。程明明教授鼓励学生主动向不同阶段的前辈请教,以一年、三年、五年甚至十年为尺度规划未来。他指出,精准的时机选择,能打开关键机遇之门。比如2016级直博生刘云,由于成果优秀、应用效果突出提前半年毕业,并在毕业后3年因为一批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而破格获聘南开大学教授。程明明教授以此生动案例向同学们阐明:时间是最公平的裁判,而规划是最高效的杠杆。近三年来,其团队新增7位国家级青年人才正是低头耕耘与抬头看路共振的成果。
第三,学术之外,请学会换位思考,眼里有活。程明明教授勉励学生,机会永远偏爱主动创造价值的人。技术能力是基石,但唯有学会为不同群体赋能、促成共同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小我融入大我。在合作中多一分换位思考,在团队中多一分眼里有活的担当。这些看似微小的品质,往往决定了你能走多远。程明明教授嘱咐同学们:世界奖励的不仅是智慧,更是那些主动照亮他人的光芒。
最后,程明明教授祝愿同学们以长期主义锚定方向,以动态规划校准航路,以利他之心凝聚力量,写下无愧于南开博士之名的答卷!